中西方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、社会制度、文化心态及历史进程的不同,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哲学体系。西方哲学以茫茫宇宙为根本研究对象,形成了物本论和神本论两个基本流派,前者认为宇宙本原是物质实体,后者认为宇宙本原是精神实体。这两大派别的对立统一构成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线索,从此也可以看出西方古代是不存在人本哲学的。文艺复兴时期,少数非主流哲学家将人本哲学“合法性”问题提上日程,到了近代,人的经验与理性逐渐成为哲学架构的原生点。发展到今天,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传统哲学采取了“颠覆”立场,科学主义思潮甚至认为传统哲学应该
“终结”、“消亡”。然而,传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,西方哲学至今仍摆脱不了天本传统影响。中国哲学以“人”为根本研究对象,儒道两家在中国哲学史长期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,中国哲学的“道”“
性”“理”“心”“名”等基本范畴都围绕“人”的问题形成、以儒与道的学说为主心骨。中国哲学基本框架体系自形成后,发展一直较为缓慢,鸦片战争后在西学冲击下,也开始了自我更新进程。客观说来,西方哲学长于知天,擅长用自然科学模式论证社会,甚至连人本哲学也把人看作“社会原子”。中国哲学则专于知人,借天道表述一定价值诉求,致力于追求“内圣外王”的哲学价值。如果用西方传统模式来衡量,则中国传统哲学缺乏实体追究智慧与科学理性精神;如果用中国传统模式来衡量,则西方哲学(至少是传统哲学)只是科学或神学的附属,缺乏应有的社会价值担当。因此,中西方哲学只有结合起来,相互汲取营养,才能从理论体系上,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,为人类建立起科学化的终极价值目标。对于中国哲学来说,随着当代西方哲学的面目日新和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,需要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展开思路,结合时代特征,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“实践”原则和“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”价值目标,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,积极开展中西方哲学的平等对话,不断扩大在世界哲学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。
话题:易经的全部书籍(影响力比较大的)
《周易》《京氏易传》《京房易学流变考》《乾坤谱》《易经研究系列著作集》 这些书在网上都能找到下载地址。如要研究易经,这些书都可以看。不过易经博大精深,从古至今,没人敢说自己的研究是正确的,所以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也不需要深入研究,知其大略,取其所需就可以了。
话题:易经中哪些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哲学
《易经》本是卜筮之书,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,逐步发展、嬗变为德道之学。《易经》的影响遍及哲学、美学、宗教、医学、天文、算术、国学、音乐、艺术、军事、武术和堪舆等各个学科。《四库全书·总目·经部·易类一》说:“易道广大,无所不包,旁及天文、地理、乐律、兵法、韵学、算术,以逮方外之炉火,皆可援《易》以为说。”《易传》“使《周易》的哲学成分进一步地纯化”。《易经》以其“广大悉备”的阴阳、三才观、“继善成性”的人性论和“否终则倾”“物极必反”的辩证法思想,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哲学史、思想史上特有的无可取代的崇高地位,铸就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脉。它是经久不衰的一种古文化,已经历上下五千年,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,不但是哲学思想体系,也包含科学体系。
话题:西方哲学体系中,有没有一本书可以与中国的《易经》相“对应”的?
应该是毕达哥拉斯的哲学理论,仅仅是有些相似。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。但是他本人没有留下著作,是后人转述记录他的学说。
话题:周易的后世影响
“易为群经之首、大道之源” ,又为新道家列为“三玄”之冠 ,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、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。
汉武帝“独尊儒术”,《易经》被尊为六经之首。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,“经学”高于一切学术。中国历代图书分类是:经、史、子、集四大类,经列于首。《周易》为“六经”之首,自然也就是群书之首,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,影响极大 。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“易经”,两汉经学自不待言,魏晋“新道家”谈玄,亦将其列为“三玄”之一。若无《易经》之启发,“北宋五子”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。
《周易》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,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。《四库全书总目·经部易类小序》中说:“又《易》道广大,无所不包,旁及天文、地理、乐律、兵法、音员学、算术,以逮方外之炉火,皆可援《易》以为说,而好异者又援以入《易》,故《易》说愈繁。”正如国学大师、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“:中国一切学术思想,其根源都在《大易》,此是智慧的大宝藏。”
话题:周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
下有易经,为群经之首,古有三易,连山易,归藏易,周易,
周易下的占医命相卜融入民间生活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