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该是佛家思想的影响吧。
话题:请解释印度神话中轮回转世信仰
起源于印度神话的轮回之说,在佛教中得到极大的发展。佛教认为众生各依善恶业因,在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等六道中生死交替,有如车轮般旋转不停,故称轮回,也称六道轮回。
轮回转世与基督徒的天堂地狱之说一样,是一种劝善学说,他从因果报应的角度,向人们描述了死后的报应,一生积德为善的人,死后将进入极,而作恶多端的人,死了将会进入阿鼻地狱,或者转世为牛马,辛苦一生。以此来劝戒信徒积善积德、多做好事。
宗教的劝善学说,在宗教社会对维护社会秩序、维护社会稳定,有很大的积极意义。佛教轮回之说对中国人影响至深,我们常常会遇到:“来世做牛做马,报答你。。。。”“我死后做鬼也不放过你。。。”“今生无缘,来世再见。。。”等等。这些言论均来自于轮回之说。
话题:转世轮回
除了已经解脱生死(如小乘的阿罗汉)或已经自主生死(如大乘的圣位菩萨)的圣者之外,
一切的众生,都不能不受轮回的限制。
所谓轮回,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,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。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,佛教称为六道,那就是由上而
下的:天道、人道、修罗(神)道、傍生道、鬼道、地狱道,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(十善的反面是十恶,杀父、杀母、
杀罗汉、破坏僧团的和合、出佛陀的身血,称为五逆)而有的类别,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,感生天、人、修罗的三道,十恶五
逆分为下中上三品,感生傍生、鬼、地狱的三道。作善业,生于上三道,作恶业,生于下三道。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
完,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,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,就这样在六道之中,生来死去,死去生来,便称为轮回生死。
话题:印度教的神话体系
不明白112
话题:印度教有关轮回的问题
定数中会有变数;真正的修行者不会告诉你的,因为那不实际。
天法地、地法人、人法天;其中的变数是“事在人为”,修行者得法;既有创造新天地的条件,也就是“人法天”的意义。
话题:佛教的轮回和印度教的轮回有什么区别
印度教的轮回和佛教的轮回有区别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1、轮回的起因不同:印度教认为世界是由其三大主神之一“梵天”创造的,有了世界才有了众生的轮回;而佛教认为轮回的原因是众生一念妄动而起惑造业,才产生了宇宙和轮回之事,并没有一位实实在在的造物主存在。
2、解脱轮回的方法不同:印度教认为解脱轮回的方法要靠神的恩宠,通过学习知识,在实际中要修苦行才能解脱;而佛教认为解脱轮回的一般方法是修行人断除见思烦恼,特殊方法是修行净土法门,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可出离轮回。虽然佛教也“以苦为师”,但并不提倡无意义的苦行,主要是观察三界之内“一切皆苦”来引发并保持自己的出离心。
虽然两者对于因果轮回报应的理论是相同的,都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,会再生或转世,善恶将得到报应,这种轮回周而复始,无始无终。但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很大,如印度教主要信仰梵天、毗湿奴、湿婆三位主神,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;毗湿奴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;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。而佛教认为印度教的“梵天”,也就是大梵天的天王虽然是天道的高级生命,但是仍然处于轮回当中。也没有创造世界的神存在,一起都是众生自作自受,因果规律自然运转而已。每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只要断恶修善,灭尽烦恼,都能获得解脱。